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Marcel Carne – 《天上人間》




沒有多少部電影,我能像《天上人間》(Children of Paradise)般,清楚記得戲中三個角色的名字,FrederickBaptisteGarance,在戲院內再看一次《天上人間》,就如重遇三位老朋友一樣。

《天上人間》是一部lost art,紀錄了一個消失了的年代。甚麼消失了呢? 那條「罪惡大道」(Boulevard of Crime) 消失了,默劇的寧靜歡樂(或者可推及電影的silent era) 消失了,普通大眾對戲劇的熱情消失了,富人和窮人打成一片的歡樂消失了,沒有銀幕只有現場互動的關係消失了,表演和音樂的現場「執生」本能消失了,生死對決消失了,一往情深消失了,抱撼終生的從容消失了…….


《天上人間》 在二戰納粹佔領法國時候拍攝,其製作環境之艱難、金錢投入的風險完全超出常人可想像,戲中的佈景設計師Alexandre Trauner和配樂Joseph Kosma都是猶太人,秘密參與電影製作;收買佬Jericho曾經換角,因為原本的演員被French Resistant 以勾結納粹的罪名通緝;拍攝《天上人間》根本當時就是很多French Resistant成員 (包括演Baptiste的男主角Jean-Louis Barrault) 用來掩篩身份,同時另一方納粹維希政府又會安插工作人員和間諜的一場政治和生死角力,最後出來的成品竟是一部如此歡樂的電影,一部追求人性和世界最基本真善美的傑作。



希臘文明將戲劇定性為兩種,喜劇comedy和悲劇tragedy,《天上人間》融化或者超越了喜劇和悲劇之間的界限。以Baptiste為例,他的演出是屬於喜劇的,他個人的故事和愛情的追求是屬於悲劇的,但觀眾感受到的快樂不是comedic好笑或者sarcastic諷刺的,而是一種真正的快樂,我們跟戲中的劇場觀眾是同樣的如痴如醉,在《天上人間》你會聽到比現場更真實的觀眾笑聲。

P.S. 當日在巴黎電影資料館看《天上人間》的展覽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杜哈絲 -《貨車》




《廣島之戀》、《情人》作者杜哈絲,我之前看過她執導的作品是《印度之歌》,一趟相信一生也不會忘記的觀影經驗,劇情無法明白之餘,節奏異常緩慢,叫戲院中的我不斷昏昏欲睡,最奇幻的是,當我睡醒的時候,竟然是同睡著之前的畫面係完全一模一樣,角色好像沒有動過,光陰就不知怎樣的溜走了,兩小時的電影在戲院像過了六小時一樣。

一段如此痛苦的觀影經驗,卻讓我對她另一部電影《貨車》上映非常之期待,在院中等待放映的寂靜也難掩內心的興奮,《貨車》一出場就是一條黃昏的公路,那個氣氛就像《印度之歌》出場時的恆河,鏡頭跟著貨車慢慢的走過迥旋處,好像很有意思的movement,最少你在其他電影不會看到如斯對待貨車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