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2017華語電影三驕 -《大佛普拉斯》、《血觀音》和《相愛相親》




很久沒試過一年內出現三部如此值得關注和討論的華語電影,《大佛普拉斯》、《血觀音》和《相愛相親》。這三部華語電影,當中有非常多明顯的共通點,例如他們都不是像王家衛、侯孝賢或賈樟柯神臺級導演作品,同樣都不是具備賣座力很耀目的演員,在故事情節或語言運用上有其獨特的地方色彩。

而三者亦都有利用媒體介入故事,傳統如《相愛相親》中電視台真人show節目來個真情剖白,或《血觀音》穿插電視節目製作來添加訓世色彩,而《大佛普拉斯》則整個故事靠導演旁白和閉路電視來支撐。而在媒體介入同時,三部電影都有不同很重要的圖騰象徵,《大佛普拉斯》的大佛,《血觀音》的觀音,《相愛相親》的守墳和牌坊。而三部電影亦有不同程度劍指政府的黑暗,《大佛普拉斯》和《血觀音》供佛和供觀音的那些大官們,簡直如同一批人,而《相愛相親》基於在大陸拍攝只簡單拍到官僚的混亂,但肯定的是那些官僚混亂情節在這部三代人愛情戲中竟出現得那麼多,當中絕對存在著對制度不滿的意識。

 《大佛普拉斯》

這三部電影幾乎同時間出現,雖然有著如此不同的故事和風格,卻帶有這麼多明顯的共通點,我認為是台灣的電影人已經開始掌握到如何利用自己地方的特式和大中華的文化或政治位置,在整個大中華電影市埸佔了比以往更重要的席位。簡單地舉例,我們可以預期有更多更尖銳更精彩像《血觀音》或《大佛普拉斯》有其獨特政治色彩的電影,因為整個大中華沒有比台灣更能自由地表達政治;有更多像《大佛普拉斯》講閩南語或像《血觀音》刻意講廣東話的電影,因為戲在大陸拍像《相愛相親》,就沒有人會有鄉音的。

 《血觀音》

另一值得一談是三部電影的情慾部份,《相愛相親》的相愛相親之道真的猶如製作電視劇,內心每逢稍為動搖猶豫原來都只是自己想多了,他們巧合地通通都只是朋友;《大佛普拉斯》則非常簡單,有錢咩西都有,無錢就執鹹書或者偷窺(仲要只係有聲你聽),偷窺完之後仲不得好死;《血觀音》則從三位女主角出發,年紀大的兩位則以情慾作工具來尋求權力和自由,年紀小情竇初開的那位,則反被自己的慾望和嫉妒吞噬;而有趣的是,《相愛相親》彷彿是一部維穩式的情慾觀來維持三代人的連繫,當中姥姥遭遇之殘忍卻被電影的氛圍輕輕帶過,而《血觀音》則是權力完全壓倒一切,包括三代人之間本應亦在戲中存在過的情感連繫,這是《血觀音》非常重要的一環,再扣於台灣所講的三代就是日殖、蔣家和解嚴後的時代,而當中有幾多因權力而來的世代割裂,而當中的割裂又有幾多可穿插整個大中華歷史的命運,這或許是非常有趣的課題。

 《相愛相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